来源:中国摄影协会 摄影入门_摄影艺术_中国摄影协会 发布时间:2020-09-22 17:55:36
蓝天碧海,港口屹立东方;大江东去,航道汇通成网;波澜不惊,百舸争流舒畅。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水运交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中,活跃着一支重要的科研队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天科院)。1974年,正值“三年大建港”时期,交通部决定将天津港回淤研究站和部西南水利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部天科院前身)。创建伊始,这个坐落于海河之畔、渤海之滨的科研所,就立志扛起水运交通科研大旗,如今已发展壮大成为一支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水运科研“国家队”。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46年栉风沐雨,既是科研奋进史,又是文化发展史。部天科院发展形成了“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天科精神,“支撑行业、服务社会、成就个人”的价值追求,以及“海纳百川、卓尔不群”的新型平台文化。
如今,新型平台文化培育了生生不息的创新土壤,滋养了薪火相传的科学家精神,孕育出亮点纷呈的科研成果,激励全院科研工作者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不断进军。
适应科研构建新型文化平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几十年来,我国几乎所有通航河流、沿海港口的建设发展中,都可以看到天科人的身影,他们在水上、码头旁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展现了水运科研“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于无声处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文化建设可以为事业发展注入持久而深沉的力量。
部天科院建院以来,几代人在为水运交通事业贡献智慧的同时,也流下了辛勤的汗水、激动的泪水,并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组织开展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发布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建立完整的价值识别系统,凝练总结“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天科精神,“支撑行业、服务社会、成就个人”的价值追求,丰富发展“海纳百川、卓尔不群”的新型平台文化,进一步强化建设交通强国核心价值追求……部天科院的文化建设不断强化,愈加繁荣。
“海纳百川、卓尔不群”——部天科院面向全球、面向行业、面向职工,构建出一个怀大格局、有大理想的新型平台文化。
——这是开放的平台。部天科院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精神面向全球、服务全球,打造一个思想解放、科研开放、人才流动的专业化水运工程科研服务平台;
——这是融合的平台。部天科院是一个汇聚融合宝贵的人才、科技资源,输出卓越科技服务的实力平台;
——这是畅通的平台。部天科院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确保水运交通和海上丝路的畅通无阻,从而严格履行自身的使命责任;
——这是创新的平台。部天科院致力于从理论、方法、技术、工具、运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打造一个具有持续创新力的科研服务平台;
——这是事业的平台。部天科院以“为部服务、支撑行业、服务社会”为宗旨,围绕国家战略和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攻坚克难,创新发展,事业空间宽广无限。
一批又一批的天科人以卓越为标杆,向着科研高峰攀登,展示自我、实现价值、创造辉煌,在行业内外留下足迹、传出佳话。
“十三五”以来,部天科院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天津市文明单位”,海岸河口研究中心、内河港航长江科研团队、海洋水动力研究中心等部门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和“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杨树森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荣获“2015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天津市劳动模范”“交通运输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表彰。
攻坚克难广阔江海担当有为
上一篇:真的好!广州沼气池吸污车厂家直销